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金融研究 >> 正文

张学跚:以金融政策“组合拳”稳市场稳预期的战略深意

发布时间:2025-05-07 15:52    浏览量:30288    来源: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 
张学跚:以金融政策“组合拳”稳市场稳预期的战略深意

5月7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,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“一揽子金融政策”,推出三大类十项具体措施,旨在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,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这一系列政策既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回应,更是对“金融强国”战略的深化实践。从降准降息到结构性工具创新,政策组合拳的协同性、针对性显著提升,释放出稳市场、稳预期、促转型的强烈信号。  

 

一、政策基调:从“适度宽松”到“精准滴灌”的升级

 

此次政策包的核心逻辑,是以“总量+结构”双重发力,推动货币政策从“大水漫灌”转向“精准滴灌”。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“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”后,人民银行迅速响应,通过降准0.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,同步下调政策利率和结构性工具利率,体现了“适度宽松”基调下的节奏控制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降准幅度(0.5个百分点)高于2023年以来的单次水平(通常为0.25个百分点),且叠加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阶段性调整(如汽车金融公司、金融租赁公司准备金率归零),显示出对特定领域流动性的定向支持,既缓解银行体系负债压力,又避免过度刺激导致的资金空转。  

 

价格型工具的协同下调更具深意。政策利率(如MLF、逆回购利率)与结构性工具利率同步降低,形成“政策利率→市场利率→实体经济融资成本”的传导链条,而公积金贷款利率单独下调0.25个百分点,则直接减轻居民房贷负担,与房地产“去库存”政策形成联动。这种“量价配合”的设计,凸显货币政策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的平衡艺术。  

 

二、结构优化:以“新质生产力”为导向的资源配置革命

  

此次政策最突出的亮点,在于结构性工具的扩容与创新。十项措施中,六项直接指向重点领域:

  

1. 科技创新: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,并创设“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”,通过风险补偿机制引导资本投向“卡脖子”技术领域;  

2. 消费升级:设立5000亿元促消费与养老再贷款”,首次将养老产业纳入货币政策支持范畴,既刺激短期需求,又服务人口老龄化长期战略;  

3. 普惠金融:支农支小再贷款新增3000亿元,延续对薄弱环节的扶持;  

4. 资本市场:优化8000亿元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及股票回购再贷款工具,稳定市场信心。  

 

这些措施本质上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重构金融资源配置逻辑,将资金从传统基建、地产等“旧动能”领域,转向科技、消费、普惠等“新质生产力”赛道。以内蒙古为例,当地新能源、稀土材料等产业可借助科技创新再贷款降低融资成本,而“促消费再贷款”则能激活草原旅游、绿色农畜产品等特色消费链,实现区域经济转型与政策红利的精准对接。  

 

三、市场预期:从“短期维稳”到“长期制度重塑”

 

政策发布后,资本市场迅速反应,A股主要指数企稳回升。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,此次组合拳通过制度创新修复市场运行机制:

 

流动性管理:降准与准备金制度优化双管齐下,缓解金融机构“惜贷”情绪;  

风险分担: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首次亮相,以“政府+市场”模式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;  

预期引导:8000亿元资本市场工具合并使用,明确传递“防范非理性波动”的政策底线。  

 

这些举措不仅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,更致力于构建“市场内生稳定器”。例如,股票回购再贷款可激励上市公司通过增持传递价值信号,而结构性工具的常态化运作(如支农支小再贷款连续多年扩容)则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,避免“运动式调控”带来的市场波动。  

 

四、地方启示:区域金融需与全局政策同频共振

 

对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而言,此轮政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以内蒙古为例,建议从三方面发力:  

1.强化政策落地适配性:结合“五大任务”定位,将支农再贷款与农牧业现代化挂钩,促消费再贷款与文旅融合项目对接;  

2.构建风险分担生态:联合保险机构、担保公司,放大科技创新债券工具的杠杆效应;  

3.监测资金流向效能:避免结构性工具资金被挪用或沉淀,确保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

 

结语:金融政策需在“立”与“破”中动态平衡

 

此次十项措施是中央“以进促稳”思路的生动实践,其成功关键在于政策协同性与执行穿透力。未来需进一步打通“货币→信用→经济”的传导堵点,推动金融资源从“量”的扩张转向“质”的提升。只有坚持短期维稳与长期改革并重,才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夯实中国经济的韧性根基。

 

(作者: 张学跚: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院长;兼任:内蒙古金融网创始人;内蒙古金融行业协会会长;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;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;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员;)


1746604406557377.jpg

Copyright © 2007-2025 www.nmgxjr.org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-1
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:微邦网络

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